資料圖片:2010年8月2日,富士康鄭州公司的員工們在生產車間準備上崗。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5月15日發表題為《有毒技術》的文章,作者為安德魯·科爾夫哈格。文章稱,明鯤鵬(音)19歲進入蘋果公司供應商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他被要求每天使用已知的致癌物苯,但是又沒有獲得相關培訓或個人防護設備,這名年輕工人在他22歲那年生病了。醫生最終診斷他患有職業性白血病。
  文章稱,在一年的爭論之後,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同意對明鯤鵬進行賠償,但是賠償金不足以支付他所需的治療。2013年12月,他從醫院樓頂跳了下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個年輕人成為自殺的中國電子業工人之一,該事件受到了廣泛關註。
  明鯤鵬的故事只不過是紀錄片《誰付出了代價?電子業的人類代價》中的眾多故事之一,該片由希瑟·懷特和林恩·張拍攝。
  文章說,在他們的片子中,懷特和張探索了中國工廠所使用的有毒化學品。他們關註了這些化學品對暴露在其中的數百萬工人的影響,這些工人所生產的iPhone、iPad和其他電子產品已經讓全球消費者產生了依賴。
  文章還說,鑒於這個星球上3/4的人都有手機,這個問題的範圍很廣泛。這些設備約半數在中國生產,中國允許使用致癌物苯(很多國家禁止使用苯作為化學溶劑),而雇主通常不向工人提供個人防護設備。電子工廠還使用生殖毒素例如甲苯和神經毒素正己烷。
  衣業廷(音)是一個受到苯毒害的中國工人,他在《誰付出了代價?》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說:“我已經做過28次化療了。我的骨頭很疼,好像有幾千隻螞蟻在我身體里啃咬。”
  文章稱,隨著對廉價電子設備的需求增長,付出代價的毫無疑問是工人。根據中國政府自己的數據,每5個小時就會有一個工人被有毒化學物毒害——大多數毒害來自苯。
  幸運的是,有替代品。
  位於瑞典的非營利性組織國際化學品秘書處在其“現在替換”的名單中向企業提供了有毒化學品的替代品。該名單列出了626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品,並提供了替代品,例如環己烷和庚烷,它們的作用類似苯,卻是更安全的溶劑。
  熟悉中國工廠流程的毒理學專家估計,智能手機公司可以以每部手機約1美元的費用將苯替換成更加安全的溶劑。蘋果公司2013財年盈利高達370億美元,這樣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應該能負擔得起採取這種措施保護工人健康的費用。
  旨在清理電子產品供應鏈的國際非營利性組織優良電子商品組織網絡協調員保利娜·奧弗里姆表示:“我們希望品牌對供應商工廠的工作環境負起責任。禁止使用苯是其中一部分。”
  據悉,2013年夏天,蘋果公司推出了新的廣告,稱作“我們的簽名”。在視頻中,快樂的消費者享受它們的蘋果產品,聽音樂、拍照、在學校學習、與朋友們視頻聊天,緩和的畫外音說道:“這才是重要的事情:產品體驗。它讓人們感覺如何?它會不會讓生活更美好?”
  文章稱,蘋果公司應該問一問衣業廷用苯工作讓他感覺如何,也應該問一問明鯤鵬蘋果產品是不是讓他的生活更美好。
  文章認為,不論電子產品企業選擇在哪裡生產它們的產品,它們都應該對供應商的工廠負起責任。它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停止使用苯和其他危害人體的危險化學品。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美刊:中國電子業工人苯中毒情況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52nhek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